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玉玄宫】擦亮钥匙丨“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

来源:世界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 ◆ ◆ 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中医药与西医药确实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但并非相互

◆ ◆ ◆ ◆

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中医药与西医药确实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但并非相互隔绝、不可通约,而是能够相互借鉴、彼此激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纵观绵亘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饮誉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历史是文化的积淀,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有过很多的辉煌。从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到东汉的华佗最早发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从中医针灸疗法到东汉时期张仲景创立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从宋代开始就在民间流传的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等等,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值得骄傲的医药学成就和宝贵财富。对中医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蕴藏,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别是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作为指导中医药认识健康、辨证论治、预防保健“治未病之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也明确要求“中西医并重”。树立大健康的理念,更应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擦亮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要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之病”疾病防治作用。《淮南子》有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不同,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的养生观。制定个体化健康养生方案,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公众自行操作,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用简便低廉的方式开展慢病防治,全生命周期防控,有助于实现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擦亮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要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正确看待中医药现代化,既要用望远镜看到宏观的整体,又要用放大镜看到清晰的局部。中医药与西医药确实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但并非相互隔绝、不可通约,而是能够相互借鉴、彼此激荡。

医学史上,有很多中医药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启示的案例。比如说,针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释放内毒素的问题,已故急救医学专家王今达通过优化清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组方,历时30年成功研制血必净注射液,这项中国原创研究最近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事实上,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陈竺找到治疗白血病的砒霜疗法,都是把中医药和西医药结合起来,既实现了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突破。

擦亮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要更好运用中医药的保健养生功能。中医秉持“天人相应”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保健养生也需要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合。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的生活。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传承和创新两端齐发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就能为健康中国助力,为全球贡献“中国处方”。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网址: http://www.sjzyyzzs.cn/zonghexinwen/2020/0914/534.html



上一篇:“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
下一篇:国际顶尖Halcyon落户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

世界中医药投稿 |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 世界中医药版面费 | 世界中医药论文发表 | 世界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