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医药走向世界,准确翻译是第一步

来源:世界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药剂师在调配中药 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整理包装好的中药煎剂 新华社发 制作好的中药汤剂 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代茶饮。新华社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

药剂师在调配中药 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整理包装好的中药煎剂 新华社发

制作好的中药汤剂 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代茶饮。新华社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年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们的药方也被不同国家借鉴使用,助力全球抗疫,这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契机。

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历史悠久,但其接受度和影响力目前远不如西医,在全球范围内未建立起中医药话语体系。其中原因有很多,但翻译与传播受限是因素之一。从这个角度说,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向全世界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部分。

中医药学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学智慧,如天人合一的统一性、全息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以象之谓”为基础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只有全面梳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哲学与文化内涵,才能恰当、准确地进行翻译,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词义缺失,音译、直译不利传播——

走出去,首先需要准确认识

只有准确认识中医药文化内涵,才能进行准确的思想传达和语言转换。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整理语料,并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分析,是中医药文化发展和翻译传播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多学科的跨界研究和整合,呼唤中医文化学、中医药学、中医学、哲学、翻译学、术语学、认知语言学等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与研究,通览整个中医药体系,确立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比如精、气、神、阴、阳等关键性概念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目前,中医药药名、中医药专用名词、中医文化负载词和特色词的翻译方法,有音译扩大化的倾向,很多中医药核心术语,如“阴阳”译作“Yin and Yang”。虽然已被接受,但其蕴含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换思想以及意象性词义,都有所减弱,使得中医药专业术语词义缺失,译文晦涩难懂,不易于对外传播。

当下一些理论也可能对中医药文化的有效翻译形成误导。中西方译者受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冲击,受读者反应论的影响,不注重文本的传达而偏向外在因素,没有把握好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建构中医药学科理论。比如,有译者将“阳明”译为“the Sunlight”,忽略了“阳明”在《伤寒论》六经里的系统性和基本文化内涵。又比如,中医药文化理论的开山之作《黄帝内经》书名翻译,有的直译为“Yellow Emperor Internal Classic”,有的音译为“Huang Di Nei Jing”。这不仅造成了理解混乱,也不符合英语构词法。这是没有考察《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没有做同时期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导致的。可见,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准确翻译是第一步。

中医药文化中的很多术语概念在西方医学语言中没有对等词,可利用英语或古希腊、拉丁语语素来表征汉语的词源和理据,进而确立所指关系。比如,“风疾”译作“anemogenous malaria”,比音译的“feng ji”容易理解,更能让西方人理解,比直译的“wind disease”所指明确。这样的造词法既能表征中华独特的文化信息,又便于西方人认识和接受。

中医药文化的准确传播、中医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医药文化(包括各种中医典籍)的翻译,都必须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模拟中国文化的隐喻路径,实施对等、等效的对译,并在此前提下统一中医药术语概念的翻译标准,真正把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树立起来。

望而生畏、师资匮乏、供求渠道缺失——

译得好,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

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历史悠久,但不管是西方汉学家还是本土翻译学者,能通晓中医药文化并进行有效翻译的人都凤毛麟角。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首先,蕴含中医药文化深刻精髓和内核思想的中医药典籍,其自身内涵丰富、深奥晦涩、一词多义且语言特点具有隐喻性。译者如果不能全面掌握,深入研读,就无法透彻理解中医药文化,甚至会视为天书,望而生畏。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 网址: http://www.sjzyyzzs.cn/zonghexinwen/2022/0405/2068.html



上一篇:聚焦大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医药之美!
下一篇:求诊者众多 疗效获追捧 江西灸有力助推中医药走

世界中医药投稿 |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 世界中医药版面费 | 世界中医药论文发表 | 世界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